- 发布人:xuanchuan
- 时间:2021-11-23
- 点击:785
- 来源:
勤学好问使人博学睿智,交流是教学创新的阶梯。为了更好地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能力,2021年11月19日下午,我校在教工之家举办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计划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世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侯天佐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刘旭光主任。我校社科部思政课教师代表刘国贤、李丽丽、廖冰艳、高斌宇四位老师,以及校内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我校社科部井维前老师主持。
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议程。首先,由特邀嘉宾徐世甫教授为我们讲授“四史主题”示范课,然后,师生共同参与“思政课程教学能效提升沙龙”,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进行讨论。
在“四史主题”示范课环节,徐世甫教授用严谨的教学语言和充满真情的教学风格为师生们讲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史。期间,徐世甫教授从中国民主革命讲起,各阶级的反抗和救国方案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徐世甫教授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为时间线索,融入了诸多真实党史故事和案例,形象生动地将一个从历史夹缝中产生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和创业史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充满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政党形象跃然纸上,徐教授精彩的示范课获得了大家的数次掌声,让在场师生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更增添了崇敬之情。
示范课之后,师生借助研讨会这一共建平台共同参加了“思政课程教学能效提升沙龙”,就思政课教学能效提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问题与三位嘉宾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沙龙环节,三位校外专家主要与在场师生围绕“党史宣讲主题的选择方向”、“党史上关乎国家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及意义”、“促进‘四史’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与授课技巧”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专家老师主要从教师以及宣讲者本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精度与挖掘深度,和备课的三维目标设置以及授课的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授课的情感等方面给出了非常多的可行性建议。同时,徐世甫教授还用自己的工作收获与教学心得向大家讲到,身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上保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会场师生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借助此次研讨会这一共建平台,充分发挥了“思政课联动建设”的良好示范效应,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科部井维前 供稿)